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动态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民主形式和实现路径

日期:2023-03-26 18:01 来源:深圳市华宇创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民主形式和实现路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民主形式和实现路径》🥚这是一个个熠熠生辉的名字,这是一段段感人至深的事迹——

——举办哲学社会科学教研骨干研修班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研修班,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建设有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是所有其他改革的基础——在整个改革体系中,行政体制改革是最先行部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重新梳理中央政府各部门设置,即大部制改革,旨在简化机构提高效率;重新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向地方放权,提高基层自主性;调整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向企业和社会放权,只有政府收缩了,其他两者才能伸展。在年初推出一系列机构改革和简政放权措施后,再次强调对地方政府进行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要求,显示了自上而下、循序渐进的逻辑和执行决心;而反腐倡廉、地方债务审计等措施,都是为下一步改革做出铺垫。

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有渐进性,转型也具有渐进性。现在讲要建设消费型社会,但向消费型社会转型也是渐进的。最近前世界银行驻北京代表处黄亦川先生的研究还是很有代表性的。他通过对不同类型中等收入经济体的比较分析,得出了自己判断。拉美国家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结构比较平衡,消费率比较高,投资率比较低,而日本、韩国和新加坡这些国家跟我们国家比较接近,投资率比较高、消费率比较低。而恰恰是日本、韩国和新加坡跨过了中等收入陷阱,结构比较平衡的拉美国家和一些东南亚国家没有跨过去。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来看,投资率比较高的经济体,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在一个阶段有下降,但是居民收入增长仍比结构平衡的国家要快。所以,转型也不是绝对的,不是马上要进入消费型社会。中国具有大规模经济体特征,转型也更有渐进性。,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民众参与意识的增强,以韦伯科层制理论为核心的传统公共管理范式,在面对现代社会的治理时已经显得捉襟见肘。互联网的出现,带来了一种主体间互动模式的革命,以前的信息传播是一个点到多个点的传播,而互联网是多个点到多个点的传播,再也难以区分传播者和被传播者,传统传播模式被颠覆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社会政治的稳定,一个很小的冲突事件可能被利用来推翻一个政权。所以,信息环境的变化导致传统政府权力中心地位被动摇,这对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将是巨大的。因此,为了有效控制网络虚假信息的传播,引导网民和媒体从容应对网络危机,需要国家、社会及公民的合作共治。

六是对干部的逆反心理。早在1957年,毛泽东就指出:“发生闹事的更重要的因素,还是领导上的官僚主义。”官僚主义必然产生形式主义,而形式主义又最能应付官僚主义。按道理说,服务型政府应该是公共利益的捍卫者、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公共秩序的维护者,能够公平合理地处理利害相关者的矛盾和冲突。但现实中有些基层政府的决策随意性大,对涉及诸如征地、拆迁、改制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常常不尊重民意。一旦出事,总是能捂则捂,能压则压,能拖则拖。还有些政府工作人员追求部门利益甚至个人利益,漠视群众利益。结果造成一部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逆反心理。《瞭望东方周刊》报道:国家统计局瓮安调查队的调查显示,被调查的500人中,“6·28”事件前对瓮安各级干部作风满意的仅为14.8%,不满意的占43%。正是由于群众对少数干部逆反心理的日积月累,在导火索的催化下,极易酿成极端事件。,——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确定一批课题,组织理论工作者进行研究,撰写理论文章;

财政供养人口的快速增加主要来源:一是离退休人员的迅速增加,离休、退休和长休人员从1998年的629万增加到目前的1577万人,平均年增近90万人,占总体财政供养人员增加数量的60%以上。2007年、2008年和2009三年财政供养的离退休的公职人员累计增加了317万人,年均100万人以上,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从离退休公职人员占整体财政供养人口的比例也可以看出这一趋势,其所占比例从1998年的16.4%大幅提高到2009年的29.2%,11年间几乎翻番。这意味着很大一部分税收用来供养近三成“光开资不干活”的离退休公职人员。二是在职人员的不断增加。中国1998年体制内在职人员3214万人,到2009年时增加到3815万人,增加了600万人,接近20%。这种增长态势以2006年(当年在职人员为3366万人)为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此前的8年间仅增加了150万人左右,此后三年新增450万人。按此速度,到2012年,中国财政供养人口或已超过6000万。现在由于机构膨胀,人满为患,每年还在增加250万人左右,财政包养的退休人员每年净增150万人。,以当前作为信息主要渠道之一的电视为例来看,其以更加隐蔽的方式暗含了自身的倾向性。首先,影像传播不需要接触文字媒介所必需的较高文化素质,能够广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这就造就了大量不需怎么思考就可以获得信息的“沙发土豆”;其次,电视拥有强烈的现场感,一般人很难把这种经过选择的“象征性现实”和真正的现实区分开来;第三,相比于文字和电波的抽象性,影像具有“形象大于思想”的特质,甚至还多少带有一定的审美意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传播者所倡导的思想观念之中。这样,借助电视的娱乐性、通俗性、审美性等特征,民众在电视文化消费的快感中实现了特定价值观念的教化要求。因为“消费者对文化商品的选择,就是对意义、快感的选择,也即意识形态的选择”。因此,从根本上看,电视影像是一种“权力影像”。

【編輯:中川真緒】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Alt+~键打开导盲模式。